态度决定高度
不为失败找理由
只为成功找方法
Attitude determines height,
Not to find reasons for failure only to find ways to succeed
    公司新闻      行业动态    公司记事   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行业动态 >

大批药企生存难了

点击:
      来源 | 赛柏蓝
 
      特约撰稿 | 董泽成

01 活下去,是一些药企的上限
 
     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战略指引下,以集采为抓手之一的医药供给侧改革正在快速推进,大批仿制药企盈利能力下降,叠加疫情、俄乌冲突的影响,部分仿制药企面临很现实的生存问题。 
 
 
      医药工业企业在本轮供给侧改革中将会提升集中度,很多仿制药企,包括中成药企业或逐步退出市场。
 
 
      未来的中国制药工业企业,可能剩下3-5家市值或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的头部企业,30-50家市值或销售额在500亿元左右的腰部企业,剩下的就是300-500家左右小而美的制药公司。
 
 
      果真如此,大量的仿制药企业需要在2035年之前,拼尽全力活下去,成为小而美的制药公司。

 
      正如任正非2020年说的话:“过去我们说,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;现在变了,活下去是华为的最高纲领。”过去,活下去是仿制药企的下限,现在则成了很多仿制药企的上限。
 
 
      如何活下去?对工业企业而言,产品为王永不过时。过去仿制药企活得滋润,无非就是产品好卖,价格高;现在艰难,主要还是因为集采导致的产品盈利能力下降。



02 如何找到盈利产品
 
 
      问题来了,在集采时代,哪些产品是仿制药企好卖的,能卖的呢?笔者认为未来仿制药企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五类:
 
 
      1、集采中标产品;
 
      2、原料药;
 
      3、标外市场的产品;
 
      4、非药类大健康产品;
 
      5、创新药或者首仿药物。
 
 
      企业能不能赚钱、能不能活下去,靠的都是上述五类产品。就像集采中标产品一样,谁布局得早,谁就占得先机。以下就上述五类产品详细分析。
 
 
      01、集采中标产品
 
 
      事实上,就在当下,有很多药企已经是靠集采中标产品的利润在维持企业的运转。具体来看,集采中标产品还可以细分成三类。
 
 
      一是国采中标产品。只要价格没有打穿,这类产品的销售相对比较轻松,带量和量外市场加起来,利润来得干净稳定。这也是这些年业内一直强调仿制药要“应评尽评”、不遗余力的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原因。
 
 
      二是地方集采中标产品。这里面包括国采续标,一般都是放到地方组成的联盟开展国采续标工作。
 
 
      三是之前传统的招标中标产品。随着集采的推进,这一块市场逐渐在缩小。
 
 
      集采常态化之后,传统的招标会逐步退出,集采能否中标,将成为仿制药企能否在标内市场销售的唯一指标。
 
 
      02、原料药
 
 
      集采带来的医药市场的一个大变化,就是仿制药企的制剂+原料一体化战略。
 
 
      2018年之前,由于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进,一批原料药企业关停并转,这使得原料药价格上涨,这是第一波原料药热潮。
 
 
      集采带来仿制药价格下跌,企业要中标必须通过原料药一体化求得成本优势,这导致了第二波原料药热潮。这个过程中,国家加大了对原料药控制的打击力度。
 
 
      当前,新上马的仿制药项目,绝大部分都是带原料药的。因此,未来仿制药企一般都是制剂+原料药的销售模式。原料药除了自产自销之外,也会供应其它药企。而好的原料药,将成为药企稳定的利润来源。
 
 
      03、标外市场的产品
 
 
      这里面主要包括三大类产品。
 
 
      一是能绕过集采等医保局组织的招标,适合在OTC市场、基层终端、线上销售的产品。这类产品价格不受医保支付的限制,能市场化的在非医保购买市场销售,当下能很好地应对集采。
 
 
      事实上,目前活得比较好的仿制药企,很多都是产品适合OTC等其它渠道销售的——大白话说就是受集采影响小。
 
 
      二是无法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产品。为啥无法开展?主要是因为没有参比制剂,为啥没有?可能和前些年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政策有关。这类产品虽然能暂时绕开一致性评价工作,但仍可能参与集采,未来如何处理,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。
 
 
      第三是通过相关国际认证,开展制剂国际化业务的产品。制剂国际化业务,之前浙江的企业一直走在前列。这两年,一些地区如海南,得益于国家开放战略的政策优势,当地药企正在布局相关业务。
 
 
      制剂以及原料药的国际化业务,可以作为国内市场的有益补充,也可以通过产能的释放降低生产成本,还可以创汇,一举多得。
 
 
      在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商品价格普涨的背景下,价廉物美的中国仿制药会不会凸显竞争优势?可能性越来越大。
 
 
      04、非药类大健康产品
 
 
      非药类大健康产品包括药械结合产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品、功能性食品等。笔者最近发布在赛柏蓝上的《国采进行时,大批药企必须抓这个市场》(点击阅读)一文里,曾对这类产品有过阐述。很多药企也已经早早地布局了。
 
 
      这类产品不是药品,但药企开发销售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,最吸引人的,是不需要医保支付,监管也不像药品那样强。
 
 
      05、创新药或者首仿药物
 
 
      没错,未来部分仿制药企仍可能通过研发,靠创新药或者首仿药赢得市场。这并不难理解,当下仍有一些药企在研发创新药或抢仿。一旦成功上市后,或会获得可观的利润。
 
 
      前文说的300-500家小而美的公司,预计很多都是靠自己开发的创新药吃饭。
 
 
 
03 创新热潮下的行业分化
 
 
      说到创新药,顺便说一下笔者对于国内这几年药物研发投资热潮的看法。
 
 
      笔者不太看好国内很多的Biotech公司的在研产品,不是因为研发风险,而是上市后的销售预期。其逻辑在于国内的新药市场和国外不一样,有很多的手段管控新药价格,比如医保谈判等——这使得新药盈利预期下降。
 
 
      过去我们说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,不管啥时候,看病吃药少不了,而且医药行业还表现出逆周期的特点,也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,行业反而表现得更抢眼。
 
 
      现在看起来,在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下,医药行业也不能幸免——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 
 
      医药行业会不会和过去的钢铁行业、房地产行业一样,自此进入深度调整期?笔者认为药品毕竟人命关天,是特殊商品,医药行业也不大可能和其它行业直接类比,但也不会是永远的朝阳。
 
 
      万科的郁亮曾这样预测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——从黄金时代、白银时代到如今的黑铁时代。以此类比的话,笔者认为当下的医药行业,正在从黄金时代快速向黑铁时代转换,等到行业集中度提升后,会集体转向白银时代。这大概是和房地产行业发展轨迹不一样的地方。
 
 
      医药行业,可能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回到从前,甚至活得更好。而关键在于当下能否快速转型,以时间换空间。
 
 
      2018年以来,嗅觉灵敏的,已经基本确立了未来仿制药企头部的位置;执行力到位的,即便现在开始也不算太迟,先活下去再说;至于嗅觉迟钝的,执行力不到位的,研发策略错误的,这些企业未来只有一条路。


 


©2022 康思伟医药 版权所有
互联网药品资格证书:(粤)-经营性-2022-0170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37574号
地址:中国南京建邺区双闸路98号海峡云科技园3栋4层  联系电话: 025-52701288

康思伟,康思伟医药